第一章         茶的起源

 

中國人喝茶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,距今5000年前發現和利用及3000多年前開始栽培茶樹,但茶樹起源比此還要早得多,距今約有6000萬至7000萬年歷史。

 

茶樹是一種多年生的葉用、木本常綠植物,屬於山茶目、山茶科,山茶屬、茶種。全世界山茶科的植物共有23380多種,中國有15260多種。根據目前的研究,中國應屬茶樹原產區之一,而人工栽培茶樹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。中國的西南地區為茶樹原產地,古茶樹主要分佈在雲南、貴州和四川,這裡是世界上最早發現、利用和栽培茶樹的地方,同時又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野生茶樹和現存野生大茶樹最多、最集中的地方。

 

茶文化在中國可謂是歷史悠久,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,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,有的認為起於上古,有的認為起於周,起於秦漢、三國、南北朝、唐代的說法也都有。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,飲茶的起始時間則比這更早一些。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、起源於秦漢等說法。

 

而「茶」最早見於中國的《神農本草》一書,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藥物典籍,據有關專家考證,該書為戰國時代(西元前5年至西元前221年)的著作「茶」以文化面貌出現,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。由此可證,「茶」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採集活動之中的。

 

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期,是中國茶文化史上劃時代的時期。從五代至宋遼金,是茶文化的拓展期。自元代後,茶文化進入了曲折發展期。明代中期以後,精細的茶風再次出現,為其中間者是清雅文人,學人的個性茶藝充分張揚,茶風則更趨纖弱。清末明初,中國多災難,有志文人憂國憂民,已無雅興和心情去悠閒品茶,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歷史也因之完結。

 

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,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,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、錦帛外,還有茶葉。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,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、瓷器傳到了土耳其。唐順宗永貞元年,日本最澄禪師回國,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。爾後,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,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,並且有了飲茶的習慣。因此,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。

 

茶的最早發現與利用,是從藥用開始的。「神農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」

 

晉張華《博物志》也同樣有:「飲真荼,令人少眠」的說法。

 

在晉代郭璞在注解《爾雅》時,即解說:「(茶)樹小如梔子,冬生葉,一名葬,蜀人名之苦茶。」

 

此中所謂「蜀人」之記載,即可視為飲茶習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。

 

西漢壺居士在《食忌》中所說:「荼,久食羽化。」都說明茶開始時被利用是和藥聯繫起來的。

 

陶弘景《雜錄》中所說:「茗荼輕身換骨,昔丹丘子黃君服之」。

 

其實對丹丘子飲茶的記載還有早於此的漢代的《神異記》:「余姚人虞洪,入山采茗。遇一道士,牽三青牛,引洪至瀑布山

 

曰:『予丹丘子也。聞子善具飲,常思見惠。山中有大茗,可以相給,祈子他日有甌棲之餘,乞相遺也。』

 

因立奠祀。後常令家人入山,獲大茗焉。」

 

丹丘子為漢代「仙人」,茶文化中最早的一個道家人物,歷史上的余姚瀑布山為產茶名山。因此,「大茗」與「仙茗」的記載亦完全一致。

 

這幾則記錄中的「荼」與「茗」,也就是今天的「茶」。

 

「茶」之進入飲食的確切事實當在漢代,王褒《僮約》中有「武陽買荼」、「烹荼盡具」語,烹當然是為了食的。

 

此外據《太平御覽》卷八六七引,成書於三國魏的字書《廣雅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「荊巴間採茶作餅,成以米膏出之。若飲先炙令赤,搗末置瓷器中,以湯澆覆之,用蔥薑芼之。其飲醒酒,令人不眠。」

 

可見茶之最早進入飲食,正如後來陸羽所說是從加入蔥、姜、橘皮等物煮而作茗飲或羹飲,形同煮菜飲湯,用來解渴或佐餐,飲食兼具,還不是單純的飲品。所以唐時尚有「茶之為食物,無異于米鹽」的說法。

 

茶成為純粹的飲品大抵是在唐中期陸羽《茶經》之後,由於陸羽及其《茶經》的提倡和引導,人們在茶中的添加物才逐漸減少,茶也才慢慢地變成單純的飲品。可見,茶最初進入飲食是食飲兼具或藥用的物品,而當茶用作食物時,與禮等廟堂文化毫不相干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茶的起源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訪山青 的頭像
    訪山青

    台灣茶、高山茶、烏龍茶專賣店

    訪山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