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         茶樹的栽培

就簡單的因素而言,茶樹生育主要有幾個要件影響:

  • 土壤:

一般是土層厚達1公尺以上不含石灰石,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,有機質含量1%-2%以上,通氣性、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。酸鹼度PH4.56.5為宜。

  • 雨量:

雨量平均,且年雨量在1500公釐以上。不足和過多都有影響。

  • 陽光:

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,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,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,因而高山出好茶。

  • 溫度:

一是氣溫,二是地溫,氣溫日平均需10度;最低不能低於負10度。年平均溫度在攝氏18度至25度。

  • 地形:

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、坡地、坡向等。隨著海拔的升高,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,在一定高度的山區,雨量充沛、雲霧足、空氣濕度大、漫射光強,這對茶樹生育有利,但也不是愈高愈好,在1000公尺以上,易有凍害。

 

依照茶樹品種的生長型態之「抗逆性」又分為「抗逆性弱」、「抗逆性較弱」、「抗逆性強」、「抗逆性較強」及「高抗逆性」五大類品種。所謂「抗逆性」是指茶樹對寒、旱、病、蟲等不良環境因素的忍耐性或抵禦能力。一般按各品種茶樹葉片在以上不良環境因素下的受害程度,並結合枝幹受害情況,用五分制進行抗性評分及分級的方法進行鑒定。

 

就詳細而言,影響茶樹的生長,溫度是茶樹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。它影響著茶樹的地理分布,也制約著速度。溫度對茶樹的影響,主要表現在空氣溫度土壤溫度兩個方面。

 

氣溫主要影響地上部的生長;地溫主要影響根系的生長。但氣溫地溫是相互關聯的。就氣溫而言,從熱帶到溫帶茶樹都能廣泛的適應。但作為生育來說,有三個基點溫度:起點溫度適宜溫度低限溫度

 

  1. 生長起點溫度

引起茶樹萌芽的平均溫度稱之謂生長的起點溫度,在生物學上稱此溫度為最低溫度。多數茶樹品種日平均氣溫需要穩定在10以上,茶芽開始萌動。但也有少數品種或者由於其生態環境的不同,在不到10時已開始萌動,這類屬早芽品種,開採期可比其他品種提早。

 

  1. 最適溫度

茶芽萌發以後,當氣溫繼續升高到1416時,茶芽逐漸展開嫩葉。茶樹生長最適溫度是2030之間,若在此範圍之內,則茶梢加速生長,每天平均可伸長12公分以上。大部分茶區自清明(4月上旬)至霜降(10月下旬)以前,日平均氣溫都在2030之間,正是茶樹生長最適溫時期,也是茶葉的採收季節。

 

  1. 低限溫度

中國大部分山區,進入12月以後至次年2月般平均氣溫低於10,茶芽停止萌發,處於越冬休眠狀態,甚至有時出現嚴重的低溫霜凍,對茶苗、幼樹或抗寒性差的品種還會受到凍害。茶樹能忍耐的絕對最低溫度,因品種、樹齡、器官、栽培管理水準、生長季節而異。如氣溫下降到12時萌發的茶芽也會枯焦,而茶樹的枝梢忍耐低溫的能力較強,當氣溫降到負2時,茶花大部分脫落而死亡。

 

喬木型大葉種能忍耐至5左右;灌木型中、小葉種能忍受低溫的能力更強一些,一般在 -10左右,若處於大雪覆蓋,則可忍受 -15左右的低溫侵襲。如不同品種茶樹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,但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表現也不一樣。一般說來,低於茶樹所「忍耐」的低溫度限度時,就會產生凍害。茶樹發生凍害的程度,除與溫度高低直接有關外,與低溫持續時間、風速、凍結時間也有密切關係。在一定的低溫條件下,低溫和土壤凍結時間愈長,加上乾燥的西北風或早春氣候轉曖後突然降溫等,都會使凍害程度加重。

 

溫度過低固然會使茶樹遭受凍害而損傷,溫度過高也會引起茶樹的熱害,但遇到的機會不多。如當日平均氣溫到35以上時,生長便會受到抑制,日極端最高氣溫到39,在降雨量又較少的情況下,有的茶樹叢面成葉出現灼傷焦變和嫩梢萎蔫,這種現象為茶樹熱害。通常是新梢和嫩葉比老化的枝條更容易受到這種逆境的危害。 

 

  1. 病蟲害無公害防治:

茶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,要根據病蟲害與茶樹、耕作制度、有益生物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,因地制宜地採取以農業防治為主,結合進行生物防治、化學防治的策略,將病蟲害控制在允許範圍內。

 

  1. 農業防治:

    農業防治重點是控制病蟲基數,創造不利於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。

  1. 合理密植

一般採用單行條植法,維持一定的行距、叢距。根系帶土移栽,適當深埋,以埋沒根頸為度,舒展根系,適當壓緊,使植株生長健壯,發育良好,抗病蟲能力相應提高。

 

  1. 加強管理

  1. 平衡施肥,按產定量。施足基肥,以有機肥為主,少施化肥,盡量控制氮肥施用量。

     

  2. 適時修剪和清園。每年都要適時修剪,剪去病蟲枝葉,清除枯死病枝;輕修剪深度為3至5公分,深修剪10至15公分,台刈為離地面40公分。

     

  3. 將病蟲枝深埋或火燒處理,以減少輪斑病、茶枯病的越冬菌源,減少茶蚜、茶毛蟲、茶黑毒蛾的越冬蟲卵塊和茶小卷葉蛾、蚧類的殘留基數。

     

  4. 中耕培土。這項措施不僅能改善土壤墒情,有利於茶樹根系生長,而且能破壞病蟲越冬場所,殺滅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蟲,深埋枯枝落葉,減少病原基數。

     

  5. 及時分批留葉採摘。這樣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葉蛾、小綠葉蟬等害蟲的低齡幼若蟲和卵塊,減輕茶枯病危害。五是誘殺害蟲。對一些有趨性的害蟲,用燈光、毒餌、色板誘殺。此法大面積應用效果更明顯。

     

  1. 生物防治

這是一項對人畜安全、對茶葉和環境無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。

  1. 加強對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蟲的保護。在茶園周圍保留一定數量的植被,重視生物棲息地的保護,保護好赤眼蜂、茶園蜘蛛、紅點唇瓢蟲等害蟲天敵。

 

  1. 利用昆蟲激素等生物代謝產物治蟲。例如,對茶小卷葉蛾發生危害的茶園,可連片採用性引誘劑誘殺成蟲。生產實踐中還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。

     

  1. 化學防治

嚴格按防治指標用藥,不能見蟲見病就急於用藥。絕對要禁止使用高毒、高殘留的農藥,如甲胺磷、甲基對硫磷,氰戊菊酯、三氯殺蟎醇等。用藥時,應選准農藥品種,注意使用方法、濃度及安全間隔期。

 

茶樹的繁殖近來多採用扦插育苗法,過去的壓條法因繁殖速度過慢,現已很少人使用。而一般茶樹種植後約三年起可少量採收,十年後達盛產期,三十年後即開始老化,此時可從基部砍掉,讓茶樹重新生長,再到老化後就須挖掉重種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茶樹的栽培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訪山青 的頭像
    訪山青

    台灣茶、高山茶、烏龍茶專賣店

    訪山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